温馨提示:打开微信 - 点击右上角 + 号 - 添加朋友, 搜索 jiaotongxing 或者 交通出行网,添加关注,即可查询全国各地最新高速公路出行信息!
今天途经三亚绕城高速的“候鸟”老人韦可,欣喜地看到路旁原来生态破坏明显的小山包,摘除“帽子”再现葱绿。韦可不知道的是,过去7个月三亚投入1824万元,完成了4062.6亩“退果还林”。
“退果还林实际是‘一箭三雕’,既保护了生态,又夯实了产业,最重要的是,已经有80户果农直接从中获得可持续收入。”三亚市林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以前农药一洒寸草不生,雨季没有植被保护,泥土根本保不住,高一点坡度的地方几乎都是小石子。不用农药后,有草保护,雨天泥土保住了,山也绿了。”果农林银发响应政府号召,将自家100多亩芒果园,按相关技术规范管理,除草用政府免费发放的割草机,向草甘膦等农药说“不”。果农陈清进更是狠下心,把在坡度25度以上种植的134亩果林全部改种生态林。
退果还林,实惠是看得见的。林银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退果改种生态林,政府以每年每亩300元按剩余承包年限一次性给予生态补偿,林木所有权归果农;不退果但生态化管理,政府会以每年每亩300元按果农剩余承包年限给予生态补偿,每年还能省下200元/亩的除草剂购置费;生态化管理能调节果园小气候,可增产8%左右,除去的杂草可堆肥。
当然,还有一笔“经济账”是无价的,那就是给子孙留一片绿水青山。
在三亚芒果协会会长彭时顿看来,“未来账单”诱惑更大:“我们多次试验,不用除草剂,用杂草堆肥种芒果,品质口感都会提升,不愁卖个好价钱。三亚40万亩芒果,每斤芒果售价提高1元,就将增加8亿元收入!”
让农民单纯当果农,彭时顿觉得不够。他通过举办三亚首届芒果采摘节、在微信上“吆喝”芒果采摘乡村游,尝试以优越的果园生态环境、高品质的果品,延伸芒果产业链。让果农也有机会吃上休闲农业的“旅游饭”。
记者调查发现,三亚退果还林项目,绝非简单的一退了之:
三亚多次组织果农培训,手把手教授芒果种植技术,夯实芒果产业的发展基础;为防止果农违规使用农药,三亚组织31名护林员每天和果农一道“上班”、“下班”,全程监督,并将退果还林纳入当年工作目标考评,每月两次进行进度督查和通报管理;
为确保生态林造得下、管得住、养得活,三亚投入380万元,选择易成活、经济价值高的沉香、花梨等树种,组织专业造林队伍种植及管护两年后,再移交给果农管理……
在三亚,有一种山体被戏称为“帽子山”,即山顶处原生林茂密,山脉底部至中间部分原生林被砍伐殆尽,整个山体看上去好比戴了一顶帽子。三亚摘“帽子山”的做法正扎实推进,截至今日,三亚共完成82户果农退果还林测量面积4563.7亩,其中,三亚绕城高速公路两侧山体的80户果农的4062.6万亩的果林,已完成退果还林的任务。今年三亚还将以水库区、东西线高速公路两侧为主,退果还林1万亩;明年项目还将扩展至全市生态重点区域的8000亩果林。
三亚市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近几年三亚每年投入环保的资金都超过10亿元,在推进雨污分流项目和2.2万亩退果还林项目的同时,也积极以生态补偿方式鼓励百姓护林,今年生态补偿面积将增至4.58万亩。
短 评
计利当计长远利
三亚积极开展退果还林,为难看的“帽子山”摘帽,增加了投入,带来的却是长远效益。
毋庸置疑,这些果园也曾为果农带来过一些实惠,但生态被破坏了,水土不断流失,这样的利益不能长久。退果改种生态林,或者不退果进行生态化管理,看似增加了成本,但保护了生态环境,发展了林业,而且能够为农民提供可持续的收入。一举三得,岂不妙哉?
“小利不舍,大利不来”,只有舍掉了杀鸡取卵、因小失大的小利,才能保住生态,才能释放出更多红利。正因如此,我们为三亚经验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