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打开微信 - 点击右上角 + 号 - 添加朋友, 搜索 jiaotongxing 或者 交通出行网,添加关注,即可查询全国各地最新高速公路出行信息!
内环外移后,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得以充分发挥,重庆主城区外延进一步扩大,主城周边区域的城市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然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高速公路开放路段在畅通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
在节假日车流井喷式增长情况下,交通拥堵现象愈发突出,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出行,损害了重庆交通行业的良好形象,高速公路开放路段的畅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重庆市高速公路开放路段的畅通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车流量大
内环外移后,高速公路开放路段车流量持续增长。据统计,成渝高速公路中梁山隧道日均车流量已达7万辆,超过设计流量3倍多。渝武高速北环至北碚段在内环外移后车流量以年均17%的增长率递增,今年春运期间峰值车流量已达10万余辆,为设计流量的4倍多。节假日期间,开放路段的车流往往呈井喷之势,刮擦、追尾等事故频发,故障车占道导致交通拥堵。以今年五一为例,重庆市高速公路101.5公里的开放路段(除渝遂高速)在24小时内因事故施救、故障车占道、车流量大等因素发生交通堵塞和实施管制共计19次,累计时长达27小时37分,畅通压力巨大。
二、事故多发
重庆市的高速公路由于受地形条件制约,加上雨雾天气较多等情况,交通事故频发,容易发生重大交通伤亡事故和其他自然灾害事故。据统计,2011年高速公路第一支队辖区开放路段为101.5公里,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23起,死亡28人,重特大事故数和百公里死亡率都高于全路段平均水平。虽然各射线高速主线收费站都设立了执法服务站,但对于通行开放路段的车辆无法做到安全检查全覆盖。以渝武高速公路为例,内环外移前在北环收费站入口设有客运车辆检查点,对上道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内环外移后,公交五公司等客运单位往返主城至北碚的客运车辆上下道时不经过G75北碚执法检查点,形成安全监管的真空地带。无收费站控制出入口条件下,摩托车、自行车、行人进入开放路段的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交通环境更加复杂,开放路段监管难度巨大。并且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高速公路开放路段的病害增多,不可避免地需要施工加以维护。施工往往存在占道施工、单幅双通等情况,直接影响车辆的通行效率,造成交通堵塞。
三、事故救援困难
开放路段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一旦中断,社会车辆违法占用应急车道的现象普遍而且非常突出。执法人员、施救车辆在前往事故现场过程中往往因社会车辆占用应急车道无法及时赶赴现场,直接影响道路交通的恢复。1月18日,一辆中型货车在行驶至兰海高速公路出城方向944KM+0M路段时发生侧翻,造成交通中断。由于社会车辆将应急车道堵塞,拖车、吊车等救援车辆无法及时赶赴现场,导致三溪口至北碚段通行缓堵达8小时,社会影响恶劣。此次事故还暴露出了救援清障设备配备不完善等问题。在特殊事故现场处置和救援过程中,执法机构不得不寻求社会专业救援力量的支援,而社会救援力量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完成施救,交通拥堵无法避免。
四、道路信息发布滞后、渠道不足
收费站拆除以前,车辆上道时可以得到收费员的提示,获得道路通行信息。收费站撤除以后,除车载收音机和少量的电子显示屏外,社会车辆几乎没有其他任何获取路况信息的途径,信息发布渠道严重不足。高速公路路况、交通管制等信息在执法机构和运营公司之间传递环节过多、流通不畅,信息发布步调不一、效率低下。可变情报板等道路信息发布设施的匮乏,极易丧失引导车辆出行的最佳时机。周边驾驶员无法在第一时间获知路况信息,缺乏替代通行线路信息来源,造成社会车辆的积压和道路的阻塞。
五、执法人员数量和执法装备配备不足
重庆高速公路执法人员的配置基本都在0.6人每公里左右,远远低于公安部每公里1.0-1.5人配置的标准配置,在节假日、车流高峰时段、事故多发时段以及实行交通管制时往往显得捉襟见肘。
此外,执法人员的单兵装备配置落后,科技化程度低,在事故处置现场,与消防、医疗等部门协作过程中无法做到迅速、高效。执法巡逻车辆实时图传功能未实现全覆盖,事故信息的上报全部依靠报警电话,现场执法人员在交通疏导现场疲于接听电话,成为事故现场的传声筒。在日常执法过程中过多地开展专项集中整治和执行交通警卫任务也耗费了大量的勤务力量。
保畅高速公路开放路段,需要不断完善道路基础设施,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执法管理服务和装备水平,健全信息流转机制,不断提高高速公路畅通水平。具体对策如下:
一、优化勤务模式,提高应急处突能力。
重庆市交委近期出台的《重庆高速公路交通管制协作办法》对突发事件发生后信息流转、交通管制、发布引导信息等措施进行了明确。
高速公路第一支队实行勤务模式改革后,应不断优化现有勤务模式,修订完善开放路段在各类突发事件下的处置预案,出台节假日等车流量高峰时段交通管理工作规范,确保交通处置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性和处置行为的高效化、合理化,最大限度减小突发事件影响,保障公众快捷、畅通出行。在主要节点和瓶颈路段增加车辆和人员,配置执法助力车或摩托车等单兵装备,快速到达现场进行处置,出台轻微财产损失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置实施细则并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基层执法队员路面快速处突的水平,实现“10分钟勤务”。
二、严格路面施工审批管理,实行一事一批制度,加强养护施工专业管理
制定出台《运营高速公路施工作业标准化管理规定》,细化并严格规范施工作业审批、交通组织、信息发布、施工监督管理及考核评价体系等内容,严控施工路段、时段和施工工期,实现施工现场管理的统一性、规范性,提高施工文明化程度,维护好高速公路良好形象。最大限度地减小施工对道路通行带来的不利影响,防止因施工造成交通堵塞现象。
三、建立健全路况信息发布机制
在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上下道口等路段增设可变情报板和红绿灯,通过显示“开放”、“关闭”等管制情况和“畅通”、“拥挤”等交通状况,及时发布路况信息,引导车辆合理选择出行路线;加强现场执法人员对事故现场情况的初步预判,充分估计事故处置、交通恢复的时间,实时连线交广台向社会发布路况信息,引导社会车辆合理选择出行时间和路线,避免因交通信息流转不畅造成的大面积堵塞;建立健全相关考核和激励机制,明确信息发布要求,加强与通信公司的合作,充分利用QQ、微博等信息发布手段,实现高速公路开放路段路况信息发布实时化和交通连线常态化,更好地服务群众出行。
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信息化水平
在开放路段安装车辆数据采集设备及时掌握通行开放路段的车流量等基本信息。在开放路段全路段每隔500米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和摄像抓拍设备,利用监控系统实施交通流量和交通运行监视,快速获取事故信息的同时通过监控系统提供的证据实现事故现场的快速处置。对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超速等各类违法行为摄像纠违取证后非现场执法,将执法人员从繁琐的纠违工作中解放出来,全身心投入交通秩序管理和事故现场处置中去,同时确保交通监管力度不下降。
五、在开放路段全路段安装路灯,改善通行环境
渝武高速北碚至北环段在2011年12月31日路灯启用后夜间事故发生率和事故后果大大下降,重大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追尾事故数量大幅下降。夜间道路通行条件的改善对于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效果显著。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在其他开放路段安装路灯,对于提高夜间开放路段的通行环境,提高通行安全性,减少事故,提高畅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六、深化“统一管理,综合执法”协作办法
通过基层执法人员与监控分中心合署办公,实现“路况信息有机共享、应急指挥协调统一、信息发布高效一致”,避免信息因传递环节过多而导致的信息失真。完善救援力量统一指挥体系,建立一支技术全面、装备精良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队伍。统一布局施救站点,建立健全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指挥和调度系统,提高车辆救援服务效率和救援速度。